【大河财立方见习记者李雯雯】立秋过后,洛阳市伊川县高山镇谷瑶村的田野间依旧绿意盎然,丰收的图景却已悄然铺展。田间地头,数十位村民弯腰忙碌,将刚挖出的新鲜红薯按大小分级、装箱。不远处,一辆满载红薯箱的货车缓缓驶出,车斗里码放着整齐的货物,正准备跨越千里发往广西市场。这寻常又鲜活的丰收场景,不仅是谷瑶村产业发展的缩影,更折射出邮储银行(601658)洛阳市分行以金融“活水”滋养乡村产业、助力农户增收的扎实实践。
“我们2010年开始种植红薯,一步步从两三百亩扩大到现在的2000多亩,产品销往广东、海南、湖北等多个省份。”伊川县红薯种植大户王晓艳站在田埂边介绍,伊川县地处豫西丘陵,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且部分区域土壤含硒量符合富硒农产品标准,具备发展“鲜食红薯”产业的天然优势。然而,创业初期的资金短缺也曾让她多次面临困境。
“2013年我们银行开展惠农政策进村行动,信贷员在谷瑶村走访时了解到王晓艳想扩大种植规模却缺乏资金的情况。结合当时农村金融服务政策,我们给她推荐了‘农户联保贷’,不需要抵押,采用3户农户联合担保的模式,为王晓艳审批了首笔5万元贷款。”邮储银行伊川县新区支行客户经理郭晓辉回忆道。
随着产业逐步走上正轨,王晓艳的发展需求也在不断升级。2014年,她与丈夫正式注册“晨时农业有限公司”,计划建设分拣棚并购置打包设备,以实现红薯标准化包装,却又面临设备采购资金缺口。邮储银行伊川县新区支行在调研其经营状况后,为其办理10万元“保证贷”。2016年,王晓艳瞄准南方鲜薯市场的供应缺口,计划在南方承包土地种植反季节红薯,需支付土地租金、种苗等费用,邮储银行基于其过往信用记录和产业前景评估,将贷款额度提升至30万元,支持其跨省发展种植基地。
2020年,王晓艳的红薯种植面积突破1000亩,还注册了“谷瑶红”商标,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但鲜红薯常温储存期短、错峰销售受限的问题随之凸显。得知这一情况后,邮储银行伊川县新区支行根据其经营规模和资金需求,为其审批80万元贷款,专项用于建设红薯储存仓库。如今,仓库顺利投用,打通了“种植—分拣—储存—销售”的产业全链条,王晓艳的红薯年产值已超600万元。
“从一开始种红薯到现在,我们一直都在用邮储银行的贷款。每年贷款快到期的时候,邮储银行的工作人员都会主动找上门,到家里、到田间地头给我们做一对一服务,根据当年的种植面积,帮我们制定最合适的贷款方案,实实在在协助我们开展种植。”王晓艳说。
金融“活水”的持续注入,不仅让王晓艳的种植事业“节节高”,更带动了周边乡村的就业与发展。如今,她的种植基地不仅吸引了多位年轻人返乡创业,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让村民既能照顾家庭,又能通过务工增收。
“作为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我们始终坚持网点下沉、服务下沉,把信贷产品和政策送到田间地头,解决农户发展的资金难题。”邮储银行洛阳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优化涉农信贷产品体系,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户增收注入更多金融力量。
责编:史健|审校:陈筱娟|审核:李震|监审:古筝
万生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