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策略优基基)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article_adlist-->两天市场调整,我总在收盘后收到很多小伙伴的私信:“今天市场为啥又跌了呀?”我一般会回复:“市场涨多了,跌一跌不是很正常嘛,就是正常调整而已。”但很多人似乎仍不甘心,继续追问:“肯定有什么利空消息是我们不知道的吧?”
在很多A股投资者看来,投资成败似乎就取决于那一点“信息差”——比别人多知道一点,就能早一步买入或卖出,这仿佛成了他们心中投资的“终极秘诀”。于是我们看到,很多散户投资者大量时间沉迷于收集信息、传递小道消息,并依此做出投资决策,乐此不疲。
说实话,我曾经也有过类似的阶段。作为一名金融从业者,按理说我应该比大多数客户掌握更多信息。于是有段时间,我每天沉浸在海量的市场资讯、海外新闻和热点事件中,生怕别人聊起什么我却不知道。
结果呢?大脑每天被各种杂乱信息充斥,看似当时过了眼瘾,但能真正记住的寥寥无几,能用于指导投资的更是少之又少。其实对很多股民来说也是如此——知道的消息越多,反而越不利于投资。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当我们接收到所谓“消息”时,在时间上已经滞后了,我们根本不可能获得真正的一手信息; 二是当今市场信息过于庞杂,如果一味追求读完所有信息,只会让人疲于奔命——而且在这方面,人脑根本拼不过量化机器。可见,这条路根本走不通。
那么问题来了:信息差真的对投资有必要吗?
在我看来,相比信息差,更重要的其实是认知差——也就是处理信息的效率和能力。说得更直接些,就是深度思考的能力。尤其是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大多数人并不具备这种能力。很多人看到信息只是过眼云烟,停留在表面理解,从不会进一步深度思考。这就导致再有用、再及时的信息传到耳中,也只会无动于衷。
所以说,与其花大量时间去追求收集更多信息,不如把时间用在提升自己的认知系统,也就是构建我们每个人的“信息处理系统”。
什么是信息处理系统?它其实就是我们大脑对一件事进行思考判断的框架:包括如何解读信息、如何判断信息价值、如何将信息转化为投资行动。归根结底,只有搭建好这样一套高效的大脑处理系统,我们才能做到“对真正有利的信息快速响应、吸收”和“对无效的杂音信息果断摒弃”。
这就好比我们常看到的投资大师,比如巴菲特——他几乎不看实时新闻、不刷流量资讯,但他强大的深度思考体系能让他对每一个投资决策进行快速分析,甚至在判断企业价值时能“一秒定乾坤”。而不像我们很多人,即使读了一大堆信息,依然不知道该如何投资,最后还是道听途说、东奔西走,最终投资结果只能是一地鸡毛。
所以总结来说,信息本身并不产生价值,能创造价值的是我们的认知体系。相较于单纯传递信息,提升认知才是真正对投资有帮助的事。与其苦苦寻找所谓的信息差,不如花时间构建自己的认知模型——否则,没有匹配的认知能力,再有效的信息最终也只能成为一纸空谈。
风险提示:以上言论纯属瞎编,如有雷同,都是巧合,完全不构成投资建议。
]article_adlist-->万生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